网站客服:+86 10 8838 0825手机访问
当前位置: 主页>市场分析

行业大咖献计,标准时代下村镇污水治理如何发展?

访问量:2430   发布时间:2020-07-09 16:55:31 字号+  字号-
2019年9月7-8日,“第九届中国农村和小城镇水环境治理论坛暨第三届村镇环境平台---中关村中科水环境保护技术创新推广水中心论坛”在浙江杭州召开。论坛同期举行了行业圆桌对话,对话围绕“水环境日趋严峻下,村镇污水治理的有效途径”这一主题展开,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陈梅雪主持了该环节。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原副总工程师杭世珺,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院长何强,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朱光灿,北京工业大学市政工程研究所所长李军,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锐,云南合续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李文生,浙江双良商达环保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展望,上海泓济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何蓉等嘉宾围绕:各地农村污水治理排放标准纷纷出台,村镇污水治理用什么样的有效模式才能达到政府满意、村民欢迎、企业盈利的共赢局面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圆桌对话活动现场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陈梅雪

陈梅雪:非常感谢各位专家对论坛的关注和支持,今天的对话主题是“水环境日趋严峻的背景下,村镇污水治理的有效途径”。实际从去年开始,我国村镇污水治理领域终于开始了一步步的标准化配置,其中大家最熟知的就是国家号召各省、各地进行农村污水排放标准的制定,此外,住建部也进行了农村污水治理工程技术标准的制定、国内很多企业也在团体标准推进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所以这次圆桌对话,希望各位嘉宾聚焦我们这次论坛的主题,谈谈在农村污水处理标准化时代开启后,未来行业或者企业的发展将会如何。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原副总工程师杭世珺

杭世珺:近几年以来,我国村镇污水治理行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进步也很大,本次论坛也涌现了许多行业的新成果,令人十分高兴。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标准,所以我对标准谈谈自己的理解。首先是标准的界限,从规模上来讲,我国可以划分出城镇、小城镇,以及村镇、农村还有村庄。而在这么多不同类型的区域中,污水排放标准实际有不少的交叉,比如城镇污水排放标准一般针对一万吨以上处理规模,小城镇一般在一万吨以下,而村镇是在500吨以下,这样一看,小城镇和村镇的标准就存在了交叉的现象。所以未来,随着村镇污水治理相关标准的日益增多,如何把其界限划分清楚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第二是标准的顶层设计,我认为顶层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农村污水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从项目前期设计规划,到项目运行过程中污水的收集、处理、排放,包括污水处理设施本身的运营,每一步都是紧密结合的,因此我们在每一个步骤上都应该有一个参考标准,这才能使农村污水治理达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化。

第三是设备运营,我认为现阶段农村污水治理过程中,运营是最关键的一环,本次论坛大家从设备自动化运营、全系统控制、智慧化等各方面都谈了许多。我个人的看法是农村污水治理设施从现阶段来看,应该追求智能化,而非实现智慧化。智能化体现的是功能上的便捷和实用,而智慧化则需要加进人的思维,这对于目前行业来说还为时尚早。同时现在农村处理站点极其分散,和收集管网还没有很好的结合,对于实现智慧化来说也没有太好的基础,所以下一步做好污水收集管网工作,同时将管网、场站进行良好结合也是行业内一个重要的工作。运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员,虽然许多站点都是无人值守,但还是要有人定期巡检管理,而人员培训、社会化管理就需要标准,同时也得有配套的宣传工作。

第四是资源化问题。钱易院士曾多次在全国大会上讲:农村污水应该优先用来灌溉,而非先进行除氮除磷处理。我十分认可这个观点,所以接下来我们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操作的问题。今年年初北控水务也做了农业灌溉的相关课题,发现其中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比如各种作物的灌溉季节如何划分、灌溉用水量分别是多少、用不完的灌溉水如何进行下一步处理排放等等。这就需要将排放和灌溉两个标准有机结合起来,难度还是很大的,所以未来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同样污泥的资源化也面临这些问题,污泥含量、泥龄等问题都需要深入研究,才能制定出相应的导则和标准。

要想完成上述的这么多工作,我们村镇污水治理行业各方一定要加强交流和探讨,村镇环境治理论坛是一种方式,此外还应该有一些细分的专题研究,比如说大家都比较关注的收集系统管网问题,未来就可以单独做为一个专题进行讨论,针对重力流、非重力流、真空等技术方面;小巷、水乡、小河沟等不同地理位置方面;北方南方不同气候方面等分别细致探讨。再比如预处理,也可做一个单独专题,化粪池选择三盒还是两盒?停留多长时间合适?调节池如何取舍等等都可以单拿出来进行深入探讨。而专题探讨的具体形式,可以由村镇专家委员会分几块进行研究,不同的组研究不同的课题,然后各自拿出基础标准的参考意见,最后所有专家联合讨论,并将每一组的标准互相参照与衔接,这样总结出的标准一定是接地气而且很有参考价值的。


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院长何强

何强:首先谈一下关于农村污水处理信息化的问题。众所周知,我国村镇污水治理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也不多,但经过这次论坛,我发现业内不少企业已经开展了农村污水治理信息化方面的工作,有技术、装备、产品的研发还有大量的示范工程应用,体现出很好的企业创新性,这点非常好。

第二是关于管网,最近重庆也做了许多这方面的调研,问题很多。首先在设计上,一些工程由于政府要求迫切而导致进度紧张,所以选用了很多不专业的设计单位负责。此外调查发现许多地区的管网都要倒铺,实施难度很大。同时管网的普及率,尤其三级管网覆盖率十分低。所以我认为,未来必须专门针对小城镇和农村的管网收集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

第三是关于标准。目前全国各个省市都在进行排放标准的制定,重庆也进行了新标准的更新,主要是分类更加细分,根据不同的水系、不同的水利功能分别制定了不同的排放标准,同时强调了不能产生黑臭水体的要求。但总的来讲,我认为农村污水排放标准还是要结合当地环境容量,不宜制定的过高,从国家层面的要求上看,也是希望农村污水治理要达到企业和政府的双赢,所以标准的制定还是要尽可能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制定的尽量详细,但不能过于追求指标的严格。同时行业内企业在研发设备时,也一定要结合当地的排放标准。

第四是农村厕所资源化利用,这也是一个刚起步的新兴领域,我认为相对集中处理会是行业未来一个发展方向。比如我们在北京和广西做的示范项目,都是将粪便集中收集起来后,再加秸秆和其他一些污染物,最后生肥。如果资源化规模不够,可能就会导致成本很高,企业也不会感兴趣。


北京工业大学市政工程研究所所长李军

李军:农村污水量大、面广、问题多,对于行业来说充满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产业前景,可以说目前农村污水治理已经进入了一个红海时代,今天我主要想针对农村污水治理谈5点问题。

第一是顶层设计。目前业内同仁们通过大量实践经验已经发现,顶层设计是农村污水治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最近九部委也出台了文件,在农村污水处理的顶层设计上给予了明确的要求:首先强调因地制宜、尊重习惯,标准应该在分区、分类、分级等前提下进行,“一刀切、切一刀”很容易出现问题。第二是强调利用为先、循环利用,比如一些农村收集的污水适合去浇地,还有的适合进入沼气池,都可以跟一些生态农业或者庭院湿地处理相结合,就近就地循环利用。此外还有发动农民和农户,保持长久效益。我国拥有60万个行政村以及不计其数的自然村,可以发动的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虽然我们现在许多处理设备自动化程度很高,还有云平台管理系统辅助,但只要是设备,就有可能出故障,即使设施本身没出现问题,人为破坏的情况也无法避免,所以发动农民、和农民处好关系,对农村污水治理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第二点标准制定的参考依据。村镇污水治理最终还是为了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所以说它一定与水环境综合整治有关,因此我们制定的标准也必须明确与上述目的相结合。目前已经有20个左右的省市出台了新地标,基本都进行了分区、分类、分级。

第三是管网问题,这与人居环境建设、棚户区的改造和提质增效都有关系,对于我国来说,管网在城市地区都是一个巨大问题,因此在农村更甚之,所以未来农村地区管网建设也要因地制宜。

第四是模式和技术的问题,我认为从农村污水治理现阶段来讲,模式更重要,因为模式不清楚,技术就无的放矢,比如目前许多企业的打包打捆综合整治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在未来,随着模式道路逐渐摸清楚后,技术就会显现出更加重要的位置了。

第五是收费机制,目前采用较多的是绩效付费机制,政府买单,但不是单纯买设备,而是以绩效考核结果为参照,保证设备使用效果后才进行付费。未来我认为行业还应该在不断实践中,进行分区、分类制定出更多有指导意义的新的收费标准。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朱光灿

朱光灿:本次论坛的主题是聚焦农村污水标准,从这点可以看出,我国的农村污水治理已经较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最开始行业内谈农村污水治理的时候多是谈排放特征、水质水量特征以及工艺技术,再之后是谈产品、设备以及施工、建设等方面,而目前已经开始讨论标准,同时强调运维的重要性。

但整体来看,目前农村污水治理标准构建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逐步解决和完善。比如化粪池,农村污水治理中化粪池对处理效果影响非常大,没有化粪池,对于小规模项目来说就加大了达标的难度,同时,在水环境敏感区域,化粪池还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脱氮作用。但是在项目应用当中,如何根据不同实际情况选择化粪池?这个问题目前就没有明确的标准,而现有的一些涉及化粪池内容的相关指南,其中的内容也并不因地制宜,甚至在操作中会和实际情况有所矛盾。再比如厨房水的问题,我们在江苏省指南里面明确提出,厨房水要有沉淀井,现在行业内普遍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在做了大量项目并长期运营后,发现厨房出水井的堵塞可能性非常大,而堵塞后的设备运行如果跟不上,使用者就会自己把管道接出去,比如接到河沟里面,从而使其不进入处理设施。因此,农村污水治理的标准体系涉及非常广,类似以上收集系统的标准,都需要明确制定。

接下来谈谈目前行业内最关心的排放标准,我认为,农村污水排放标准制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重点考虑。首先是分级,应该分几级、分级依据是什么、指标体系包括哪些,以及适用范围、检测方法等的建立都是排放标准中需要讨论的问题。去年两部委发布了加快农村污水治理排放标准的通知,其中要求根据最终排放进入水体的级别来执行不同的标准,我认为这是合理的,但目前一些地区在制定新标的时候仍然套用了城镇污水厂标准的提法,就是自己规定达到几类水,然后再制定可以达到其指标的标准。但这也并不完全是地方制定标准的问题,因为整体来看,从排放受纳水体的情况来制定标准确实很难执行,比如许多处理设施都是排放进沟渠,或者先通过生态塘再进入水体,还有一些地方有可能不排进水体,所以很难通过先确立排入水体的级别,再来执行标准。因此江苏也在考虑不同的标准制定方向,例如通过污水浓度来进行分级,而浓度下面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处理模式再进行细分,比如集中型处理模式的污水浓度通常比较低,分散型污水浓度则比较高,然后标准则按照浓度的不同分类执行,超过一定浓度的,比如COD、总氮、总磷高的,水质敏感区域比如一级保护区、生态红线管控区的,就执行比较高的标准等等。

最后是资源化利用的问题,目前资源化利用是业内都在力推的方向,我们在资源化利用这一方面做得比较早,说一说的我的经验。十年前左右,我们就做了尾水养殖蔬菜的利用,同时也有许多成果,这是一种资源化利用的形式。此外农村有机垃圾、处理设施的剩余污泥、包括一些畜禽粪便,也完全可以跟农村污水的资源化利用结合起来。比如有机垃圾,可以通过农村垃圾分类后,在农村就地解决和利用,这就极大减少了垃圾的产生量和运输成本,其他垃圾则可以和黑水粪污等一些农业废弃物结合起来,进行堆肥或者发酵,我们已经做了两年的混合堆肥项目,效果也不错,唯一的缺点就是采用了机械堆肥的方式,成本比较高,目前我们也在进行传统堆肥的尝试。此外还有灌溉,我们从去年开始也在跟希腊希腊农业大学交流农业灌溉的相关内容,这方面希腊做得比较深,他们会考虑在不同的季节下,对于不同的农作物、不同的生长阶段、不同气温条件时灌溉量如何确定,同时还会研究灌溉中元素转化对于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及土壤肥力和透气性等等,未来,我们将会和希腊更加深入的研究这方面的工作,最终实现技术上的突破,同时返回来制定排放标准也有了更好的借鉴。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锐

刘锐:针对农村污水治理标准化问题我主要想谈三点。首先,我认为标准化是政府管理和市场技术两方面博弈以及协商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数据进行支撑。我国的农村污水治理市场在过去几年里,经历了十二五的快速发展阶段,但现在有了新的转折点。当市场发展的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是考验技术这样实打实东西的时刻了,所以行业目前处在这个节点上,标准对于改善市场、调节整个市场规则就显得特别重要,同时对于增强企业竞争力也非常重要。从农村污水治理数据上来看,目前我们所拥有的数据量还不够,尤其缺少一些项目实际情况的数据支撑,所以未来,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多做工作,标准的制定一定离不开数据的支撑。专题讨论是一个很好的形式,我们应该把我们农村污水治理方面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度的剖析,而这个讨论也不应该只讲成功的方面,每个技术的进步,一定是经历了波折和不适应的,这方面也是行业进步的重要基础,大家应该多做交流,多讲“点”,而不是只谈“面”,特别是要分析失败和教训,来寻求进一步之间的合作。

第二是标准的顶层设计,我认为顶层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农村污水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从项目前期设计规划,到项目运行过程中污水的收集、处理、排放,包括污水处理设施本身的运营,每一步都是紧密结合的,因此我们在每一个步骤上都应该有一个参考标准,这才能使农村污水治理达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化。

第三,我希望业内的相关同仁,包括研究人员、企业人员、政府人员能够彼此间多交流,形成真正的“政产学研”互利共同,同时产业链上下游也能紧密联系在一起,日本就有一个非常完整的行业体系,例如有些一体化处理设备要发挥作用,往往就差某个精密仪器或者部件,如果产业链体系完成,某个供应商或许就可以直接帮助设备生产商解决他的问题,最后共同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最后,希望村镇环境平台---中关村中科水环境保护技术创新推广水中心未来能举办更多、形式更丰富行业活动,多总结经验和教训,助力行业的发展。


云南合续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李文生

李文生: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农村污水治理的标准化时代,我认为标准化时代也可以叫做质量时代,标准化的目的就是提升农村污水治理的整体质量,同时对于企业来说,标准化的设备也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合续的一体化设备一直都在讲标准化,在标准化的同时确保其使用效果,只有这样才能给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所以说标准化加效果也是合续环境一直以来进步的动力和方向。标准化时代来临后,五花八门将不再会是行业的主旋律,例如从技术上来讲,即使是生态化处理也将需要标准的依据。而同时,更多的标准出台对企业来说是也是有益的,比如当前各地正在制定的新排放标准,要求科学合理制定标准,同时强调因地制宜,扫清了过去长期困扰行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对于企业来说就能更加有针对性的根据这些标准进行设备的研发生产,虽然初期会因为对不同标准的分类而进行更多的成本投入,但未来当带来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后,成本也一定会降低下来。

浙江双良商达环保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展望

郑展望:农村污水治理进入标准化时代对行业来讲非常有意义,当前我们已经开启了标准化时代,但什么时候能够完成、走向成熟、达到目前城市标准化的程度,可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其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对于一个项目或者运行的设备来说,进水的水量水质超标了,那这个责任由谁承担?类似这样的问题就是没有标准化而造成的,要彻底完善解决这类问题,就需要一个很完整的标准体系,但从社会认知角度上看,达到这个目标还相对漫长。在这样的局势之下,作为行业企业也应有相应的对策,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有三点:、情怀、耐心和持续创新的能力和准备。双良商达就一直坚持持续的自我创新,我们有自己的研究院、除了工艺、设备的研发,也有专门的设计团队、运维团队,目前双良商达在农村污水治理领域的设计和运维规模已达到了100万户。而这样的前端设计和后端运维结合的思路也给给我们的研究院提供了大量数据,反向支撑我们在标准化发展之路。


上海泓济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何蓉

何蓉:泓济环保实际在从事农村污水治理之初就一直在秉承标准化的理念,那时许多项目实施方都在提供个性化服务,前期先经过长时间的地点勘察,然后按照图纸施工,最后再派十余人的运维团队持续不断的巡检、运营。那时泓济环保就认为农村污水治理不能这样做,从我们国家目前的村镇水平来说,就应该要把污水治理做得简单化、标准化以及实用化。目前我国农村污水治理标准化之路已经开启,但确实长路漫漫,在这之中,泓济环保始终呼吁标准化也需要系统化,一定是从前端的收集管网到后期的资源化利用,一个整体的标准化。最后,作为行业企业来说,盈利是很重要的,但农村污水治理中的许多服务都是隐形的,用户的买单意愿也很低,所以对于服务这方面也应有相应的标准,让用户或者政府能体验到企业的付出和最终的效果,否则企业之间就很容易形成恶性竞争,最终对用户和行业都造成不好的影响。最后衷心希望我国农村污水治理标准化之路在设计、实施、运维、服务等各方面都能一步步不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