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客服:+86 10 8838 0825手机访问
当前位置: 主页>科技成果

刘俊新:我国建制镇污水治理的困境与发展需求

访问量:4768   发布时间:2023-03-23 15:20:38 字号+  字号-

3月9日,“第12届中国农村和小城镇水环境治理论坛”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行。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ANSO环境科技产业联盟(村镇联盟)理事长刘俊新作题为《我国建制镇污水治理的困境与发展需求》的报告。

刘俊新,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ANSO环境科技产业联盟(村镇联盟)理事长

截止2021年底,我国有建制镇1.9万个,建制镇建成区常住人口1.84亿。建制镇是连接城市与村庄的节点,兼具城市的聚集性和农村的分散性。另一方面,建制镇是当地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具有较强的辐射与带动能力,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具有独特性。因此,建制镇是区别于大中城市和村庄的具有一定人口与工商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口所居住的社区。

建制镇污水治理主要有3个特点:

1.独特性:建制镇既不是城市的缩小,也不是村庄的放大。因此,建制镇的污水收集与处理具有其独特性,与建制镇的类型有关。

2.复杂性:建制镇的污水治理模式与城市相似,即,管网收集+污水处理厂处理,而规模小的建制镇排水特征与农村相似,即,污水的日变化系数较大,季节波动大。因此,建制镇的污水收集与处理具有复杂性。

3.优劣势:与城市相比,建制镇人口聚集密度低,经济发展水平偏低,经济承受能力和专业力量弱;但在环境承载能力、资源化利用条件等方面更具优势。

而建制镇污水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有3个:

标准和模式不适应:目前,建制镇污水治理中参照城市执行高排放标准和套用城市污水治理模式的现象比较普遍,许多建制镇条件不适应,经济上难以承受。

保障机制不健全:建制镇污水处理工程大多规模小,建设与管理的难度大、成本高。一些地区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较落后,专业力量不足,缺乏资金筹措机制,难以保障污水处理设施长效运行。

设施不配套:许多建制镇污水厂实际处理污水量远小于其设计能力,主要原因是管网配套建设相对滞后,造成污水收集率偏低;部分建制镇污水设施与当地技术经济条件不相符合,制约处理设施有效运行。

现如今,城市污水处理和农村污水处理从规模和体系上来讲都较为完善,建制镇污水治理亟需符合建制镇自身特点的解决思路。

截止2021年底,我国有建制镇污水处理率约62%,其中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为52.7%。与同期城市97.9%和县城96.1%的污水处理率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 。

建制镇的类型众多,按地貌环境可分为平原、山地、滨湖地区等。按地理区域可分为北方、南方、寒冷、干旱/半干旱地区等。按经济区域可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等。按社会功能可分为工业、矿山、交通、商贸、农业服务、旅游、文化镇等各类特色镇。由于自然、区位、经济、社会等条件的不同,许多建制镇表现为不同的职能特征类型,也可能同时具有几种镇类型的特征。

因此,建制镇污水治理系统的选择与上述多因素有关,需要全过程考虑,因地制宜选择技术、运维及管理模式。

2022年底,发改委、住建部、生态环境部三部委共同印发《关于推进建制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方案》。在总结建制镇污水治理经验基础上,明确了进一步推进建制镇污水治理的总体要求、任务和措施,为“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建制镇污水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原则。

三部委《实施方案》主要有3个要点:

1.“科学确定污水处理标准规范”,不搞“一刀切”,分类选择适宜的标准,并鼓励研究制定适用于本地实际情况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监管相关地方标准规范,符合建制镇污水治理发展的要求。

2.基于本地人口规模、用水现状、经济社会状况、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按照靠近城市(县城)的镇、人口密集的镇、集中程度不高的镇、具有农业特征的建制镇等不同类型,因地制宜选择污水收集和处理模式,宜集中则集中,宜分散则分散。同时,鼓励污水和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3.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模式,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新管理模式,推广专业化、社会化运行管理。

未来,建制镇污水治理的方向将是:标准引导、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绿色低碳、机制长效。以“绿色低碳”为目标,用标准引导建制镇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综合体系构建,实现处理出水水质环境可承载、建设与运行成本经济可承受、运行维护效果长期可持续。有效降低成本,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