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客服:+86 10 8838 0825手机访问
当前位置: 主页>市场分析

获选案例展示|威尔森-马山县林圩镇三和村伏平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

访问量:277   发布时间:2025-01-15 17:30:37 字号+  字号-

马山县林圩镇三和村伏平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

申报单位|广西威尔森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林圩镇

投入运行时间:2023年5月5日

处理规模:17t/d

项目工艺:预处理+多维立体生态共生系统

服务人口:300人

主要指标:

温度范围:10℃-33℃

预处理水力停留总时间:约1d

生态系统水力停留时间:约15d

处理吨水所需水域面积:约20m²/吨水

水生植物种植面积占水域面积:约50%

系统滤食性鱼类投放密度:约2-4/m²

水上植物生长高度控制要求:约 30-1000px

进水指标:CODCr≤250mg/LSS≤150mg/LNH-N≤35mg/L,TN≤50mg/L,TP≤5mg/L,pH值6-9

       概况

       本工程为马山县林圩镇三和村伏平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预处理、管网建设和生态治理系统,合同投入资金63.2532万元。本项目设计污水处理能力为17m³/d,受益68户300人,项目采用“预处理系统+多维立体生态共生系统”的技术进行处理,预处理采用地埋设备方式,地面恢复后可作为正常行驶道路,生态资源化利用部分采用水塘面积,建成后由第三方托管运行。出水执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45/2413-2021)二级标准,出水用于灌溉,目前正常运行中。项目运行以来,有效解决了该屯农村生活污水直排的问题,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生态农业发展、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等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适用范围

       适用于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导致的黑臭水体治理等,可处理几吨到几百吨每天的生活污水。

       技术优势

     (1)构建多维立体生态共生系统治理。技术结合了生态学原理,利用植物、微生物、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了污水处理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技术适用于不同规模的农村污水处理,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2)技术将蔬菜无土种植和生活污水治理结合,在同等种植面积下,水生形式下植物对污水的消纳能力远高于旱地栽培,生物量增长快,产生的效益远大于传统旱地种植模式,实现污水治理与生态农业发展有效衔接。

     (3)采用智慧化管控技术,生态治理与智慧科技的结合,减少运营维护成本,从而达到高效管理和降本增效,解决农村点分散、管理成本高的难题。

     (4)技术具有运行稳定、管护简便、运行费用低且可产生经济效益、环境优美等独特优势。

       工艺流程

       该技术采用“格栅+调节池+水解酸化池+多维立体生态共生系统”的处理工艺。生活污水通过污水管网进行收集,利用重力流方式汇集到污水处理站调节池,均衡水量水质,防止冲击负荷。水解酸化则是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和将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去除部分有机物质以及降低悬浮物等,提高处理效率。最后流向多维立体生态治理共生系统处理,通过植物、微生物、水生动物组成的食物链原理进行物质迁移、转化和能量的逐级传递,植物根系拥有巨大的表面积,可做微生物膜吸附、截留悬浮物,同时为水中微生物生长提供良好固着载体,起到“生物膜载体”的作用,水生动物(滤食性鱼类)还起到微搅动水流的作用。把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水体中的微生物科学地有机组合在一起,同时把水生态治理和生态生产相结合进行的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让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和可持续循环型零排放。

       技术解决的关键问题

    (1)污水治理与生态农业种养结合,治污的同时,水生植物与动物可将水体中的污染物质转化为动物蛋白与植物纤维等可资源化利用产品并产生经济收益,而且无需电费,解决了传统设备设施运行成本高的问题。

    (2)技术融入智慧管理设计,可监控污水站点实时运行数据、了解实时状态,解决农村缺少专业运维管理人才、位置分散、运维费人费力的难题。

    (3)净化能力强、生物量高、生长速度快、兼具经济价值特征的植物四季搭配,确保污水有效治理,解决污水生态治理易受季节影响,处理不稳定的问题。

    (4)技术能耗少、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方便,老百姓更容易接受和学习,有利于多领域推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为当地农村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排放标准

       技术已实现工程化推广应用,出水水质可达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5/2413-2021)中的一级标准。

       运行成本

    (1)人工成本:每季度植物收割的兼职人员费用,平均每次约600元,年费用约2400元。

    (2)电费:项目采用太阳能供电,因此电费不计算在运行费用内。

    (3)其他费用:主要是收割、捕捞等的工具等费用500~1000/年。

       运维护费成本费用为2900~3400/年,即吨水处理费用约0.5/吨,对比年收益还有富余收益。

       综合效益分析

    (1)项目建设费:0.5-0.8万元/m³。其中:根据进水浓度的高低等条件,预处理设备成本为0.2~0.3万元/m³,多维立体生态共生系统总成本为0.3-0.5/m³

    (2)项目运行费:0.3-0.6/m³。其中主要是人工采收费。

    (3)项目经济收益:0.8-1.0万元//年。其中:每茬植物可收割约12kg/m²(鲜重按毛重50%,一年收割约4茬),价格以1/kg计,每亩每年收益约0.8~1.0万元。

       从上述分析看,项目投资成本低于常规术工艺投资成本约10%-20%,运行成本低于常规术工艺10%-30%,且项目对比常规技术,项目每亩(占地面积)可获得经济效益0.8-1.0万元,不仅能解决项目运行所需费用,还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在经济上可行。